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中新网湖北鹤峰11月7日电 题: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作者 申玉洁 梅燕 伍洋 一大早,春秋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下洞村79岁的湖北刘学清就来到工作间,拿起刻刀在木块上“游走”。傩面傩魂20年来,匠人这位老匠人将一块块寻常木头雕刻成具有神韵的刀笔傩面,守护着鹤峰傩戏的刻匠血脉与根基。 鹤峰傩戏又称“傩愿戏”,春秋是湖北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汲取戏曲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已有近千年历史。傩面傩魂2008年,匠人傩戏(鹤峰傩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刀笔 傩戏表演中,刻匠傩面是心守其艺术造型的核心手段,因此其雕刻技艺堪称民间艺术的春秋精粹。刘学清17岁学做木匠,60岁时才开始雕刻傩面。不过,凭借多年木匠经历积累的手艺和经验,他很快就掌握了傩面雕刻的关键,“最讲究的是神态拿捏,而眼睛和嘴巴是传神的关键。” 走进刘学清的面工坊,墙角整齐排列着凿、锉、磨等数十件传统工具,案台上摆放着待完工的面具与颜料。刘学清介绍,雕刻傩面时,要历经选料、阴干、画稿、粗凿、精雕、上彩等20多道工序。 20年来,刘学清创作的不少作品被展馆收藏。除传统傩面外,他也为有需要的人定制专属面具,把“熊大”、“熊二”雕得活灵活现,“要懂得孩子们的快乐,才能让老手艺玩出新花样。”刘学清说。 由于傩面雕刻学习周期长,且收入微薄,使得这门技艺后继乏人。为此,鹤峰县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建传习所、办展演等方式拓宽传承路径。而刘学清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制作技艺,讲解制作流程和文化内涵。 “刘学清的手艺是鹤峰非遗的宝贵财富,我们正努力为包括傩面制作在内的传统技艺寻找新的传承路径。”鹤峰县文旅局非遗股工作人员何剑波说。 午后,阳光斜照进工坊,刘学清拿起画笔为面具上彩。“只要手还能动,我就一直刻下去。”他摩挲着刚完工的傩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温情与敬意”
- 江秋莲称刘鑫不服判决申请再审!后者被强制执行赔偿近70万
- 吴谢宇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判决
- 俄称击毁乌海军军舰 乌称打击俄军火库
- 成都与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 2023年中国内地大学第三方指数发布,1028所高校入选
- 注意,粽子叶不是厨余垃圾——端午吃粽子 垃圾别投错!
- 白宫称美方不清楚莫斯科遭无人机袭击事件的具体信息
-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秦绪文接受审查调查
- 广东又开始“下芒果”了!但切记只能看不能吃
- 《家有儿女》疑似被恶意评分!故意打一星会构成侵权吗?
- 伊朗外长与沙特外交大臣在南非举行会晤
- 苏打绿阿龚,开了间“动物园”
- 婴儿接种证被盖“死亡证明章”,成都一医院道歉并停职当事人
- 美国宣布将在挪威北极城市设外交站点
- 六大行创十年来最好业绩
- 国内外代表共商水果产业发展新机遇 广西水果圈粉外商
- 吴谢宇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判决
- 中国籍珠峰攀登者称救人后获救者不愿付全部救援费!律师分析
- 广东电信手机卡故障没信号?官方回应:网络异常,深表歉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